一、總則 1、為實現高等學校教學的科學化和規范化管理,切實提高管理水平、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保障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特制訂本要點。
2、教學工作的地位。高等學校具有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級專門人才、開展科學研究、從事社會服務等多種職能。各種類型高等學校的基本職能和根本任務都是培養人才,教學工作是學校經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學管理在高等學校管理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3、教學管理的基本內容。高等學校的教學管理一般包括教學計劃管理、教學運行管理、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以及學科、專業、課程、教材、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學風、教學隊伍、教學管理制度等教學基本建設的管理。
4、 教學管理的基本任務。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的基本任務是:研究教學及其管理規律,改進教學管理工作,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建立穩定的教學秩序,保證教學工作的政黨運行;研究并組織實施教學改革;努力調動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積極性。
5、 教學管理的基本方法。從事高等學校的教學管理,要以唯物辯證法等科學方法論為指導,注意綜合運用科學合理的行政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必要的經濟管理手段等,避免依靠先單一的行政手段。要注重現代管理方法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努力推動教學管理的現代化。
6、 教學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統。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統包括圖書情報系統、后勤奮服務系統、衛生保健系統等。高等學校各個部門都要以培養社會主義事業需要的合格人才為中心,協調配合,認真落實"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
7、 教學投入與教學條件。學校要保證教學經費在全校總經費中占有全理的比例。要用好有限的教育經費,有計劃、有重點、分步驟地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要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并隨著收費制度的改革,逐步嗇對教學工作的投入。
8、 積極推進教學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我國國情和各校實際的教學管理制度。要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著眼于更好地調動各種類型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學生發展志趣和特長提供機會,從而有利于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
二、 教學計劃管理
9、教學計劃是學校保證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規模的重要文件,是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確定教學編制的基本依據。教學計劃是在國家教委宏觀指導下,由各校組織專家自主制訂的,它既要符合教學規律,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又要不斷根據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新發展,適時地進行高速和修訂。教學計劃一經確定,必須認真組織實施。
10、確定專業培養目標是制訂教學計劃的前提條件,必須遵循國家教育方針和"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思想,依據國家教委制定的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學校實際,體現對學生德、智、體等方面的全面要求,體現不同層次、不同學校的培養特色。
11、制訂教學計劃的基本原則主要有:德智何等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原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注重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和共同提高的原則,遵循教育規律的原則,因材施教的原則,整體優化的原則。
12、教學計劃的內容一般包括:
(一) 專業培養目標、基本要求與專業方向;
(二) 修業年限;
(三) 課程設置(含課程性質、類型、學時或學分分配、教學方式、開課時間、實踐環節安排等);
(四) 教學進程總體安排;
(五) 必要的說明(含各類課程比例、必修選修安排、學分制或學年制等)。
13、制訂教學計劃的一般程序是:廣泛調查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論證專業培養目標和業務范圍;學習、理解上級相關文件精神及規定;教務處提出本校制訂教學計劃的實施意見及要求;由系(院)主持制訂教學計劃方案,經系(院)教學工作委員會講座審議,校教學工作委員會審定,主管校長審核簽字后下發執行。教學計劃要保持相對穩定,并根據需要,隔若干年進行一次全面修訂。
14、教學計劃的實施安排:
(一) 由教務處或系(院)編制分學年、分學期的教學進程計劃,或稱教學計劃年度(學期)運行表,落實每學期課程及其他教學環節的教學任務、教室和場所安排、考核方式等;
(二) 由教師和有關職能部門編制單項教學環節組織計劃,如實驗教學安排計劃、實習計劃、軍訓計劃、社會實踐計劃等;
(三) 審定后的教學計劃所列各門課程、環節的名稱、學時、開課學期、考核方式(考試或考查)、開課單位和任課教師等均不得隨意改動,執行過程中需要調整的,應嚴格按照審批程序執行。
三、教學運行管理
15、在教學管理中,教學運行管理是按教學計劃實施對教學活動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它包括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師生相互配合的教學過程的組織管理和以校、系(院)教學管理部門為主體進行的教學行政管理。其基本點是全校協同,上下協調,嚴格執行教學規范和各項制度,保持教學工作穩定運行,保證教學質量。
16、制訂課程教學大綱。大綱可參照國家教委提出的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依據學校校制(修)訂教學大綱的原則規定,組織有關教師編寫,經系(院)、校相繼認定,批準施行;也可使用國愛教委組織制訂或推薦的教學大綱。教學大綱要努力貫徹正確的指導思想,體現改革精神,符合培養目標要求,服從課程結構及教學安排的整體需要,防止單純追求局部體系的完善。
教學大綱在內容應包括本課程教育目標、教學內容基本要求\實踐性教學環節要求、實踐性教學環節要求、學時分配及必要的說明等部分。
每門課程均應有教學大綱。每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應當嚴格執行教學大綱。
17、課堂教學環節組織管理。課堂講授是教學的基本形式,系(院)與基層教學組織的任務是:
(一) 選聘學術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擔任主講教師被選聘的新開課或開新課教師必須經過所開課程各個教學環節的嚴格訓練,建立崗前培訓制度;
(二) 組織任課教師認真研究討論教學大綱,組織編寫或選用與大綱相適應的教材及教學參考書,編制教學日歷和教案,開展教學觀摩活動,建立聽課和自檢,自評教學質量的制度;
(三) 組織任課教師研究教學方法,提倡啟發式教學,注重對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積極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現代教育技術,擴大課堂教學住處量,提高教學效益。
18、實踐性教學環節的組織管理。實踐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教學環節,各種實踐性教學環節都要制訂教大綱和計劃,嚴格考核。實驗教學必要時可能性單獨設課,或組成實驗課群,也可在相關課程內統一安排。畢業論文(畢業設計)要符合教學要求并盡可能結合實際任務進行,要保證足夠的時間。根據教學計劃要求,應盡可能建立保證完成各類實習和社會實踐任務的相對穩定的校內外實踐基地。社會實踐的組織形式,在滿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也可讓學生有選擇地自選安排。
19、科學研究訓練的組織和管理。課外科技活動,要綱入校、系(院)、基層教學組織及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計劃,要采取多種形式組織學生參加科學研究工作,把課內和課外、集中和分散安排結合起來,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和經費,組織有經驗的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
20、日常教學管理。要制訂并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年度或學期的運行表、課表、考表,保證全校教學秩序穩定。對這三項重要表格文件的執行情況要有管理制度和檢查辦法,執行結果要記錄在案。在實施過程中,要經常了解教學信息,嚴格控制對教學進度和課表變更的審批,及時處理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事故。
21、學籍管理。學籍管理的基本內容包括對學生的入學資格、在校學習情況及畢業資格的檢查、考核與管理。學校應制訂本校的學籍管理辦法,并建立檔案。在日常學籍管理中應重點管好成績大卡和學籍卡,做到完整、準確、規范、及時。
22、教師工作管理。要根據學校教學工作總量和規定的師生比要求,確定學校教學編制。要分別制訂必修課與選修課、基礎課與專業課、理論廛與實踐教學環節等不同性質、不同類別課程的工作量管理辦法。要做好每學年(或每學期)教學荼量的考核工作,考核內容包括:教學任務完成情況、教學態度、教學質量及效果、教書育人、教學改革與研究和其他教學兼職(如導師、班主任)的完成情況。
23、教學資源管理。要搞好教室、實驗室、場館等老生常談贓物 合理本國和規劃建設,充分加以利用,保證教學需要,提高資源效益。9注意根據需要與可能,改進教室的功能,建設必要的多功能教室。
24、教學檔案管理。學校應建立必要的機構和檔案管理制度,明確各級各類人員職責,確定各類教學檔案內容、保存范圍和時限。
教學檔案內容一般包括:教學文件、教學檔案、教師業務檔案、學生學習檔案、教務處及系(院)級教學單位,應指定專人負責檔案工作,每年進行檔案的分類歸檔。
四、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
25、教學管理的最終目的是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要通過不斷改善影響學校教學質量 的內部因素(教師、學生、條件、管理等)和外部因素(方針、政策、體制等),通過科學的評價,分析教學質量,建立通暢的信息反饋網絡,從而營造并維護良好的育人環境,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26、提高質量意識,樹立正確全面的質量觀,堅持嚴格的質量標準。要堅持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觀點,知識、能力和素質綜合發展的觀點,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的觀點。
27、搞好全過程質量管理:
(一) 招生過程的質量管理,主要是把好新生質量關,搞好招生宣傳、招生錄取、入學新生全面復審等工作。
(二) 計劃實施過程的質量管理,主要是教學計劃的制訂和分步實施;
(三) 教學過程的質量管理,主要是把了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質量關;
(四) 教學輔助過程的質量管理,主要是提供充足的、最新的圖書資料,提高計算機輔助教學、電化教育、儀器設備、體育場館、多功能教室水平和教學管理人員的服務質量;
(五) 實行科學化考試管理,主要是建立科學的考試工作程序和制度,嚴格考試過程管理,進行必要的試題及試鄭分析,做好考試及授課工作總結。
28、進行教學質量檢查。要經常了解教學情況,加強教學信息反饋過程的管理。各教學五一節的經常性檢查,可以通過抽查學生作業、分析平時測驗及期中考試成績和試卷、召開座談會、檢查性聽課等方式進行。定期的教學檢查,一般可安排開學前教學準備荼檢查、期中教學檢查,期末教學檢查等。
29、教學工作評價是宏觀調控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學校教學工作評價一般包括:校、系(院)總體教學工作評價;專業、課程和各項教學基本建設平價;教師教學質量 科學家生學習質量評價等。開展教學工作評價,要明確目標,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要抓好基礎,突出重點;要堅持"以評促建,重在建設"的原則。
30、教學工作評價需要一定的組織形式來完成。校、系(院)可成立教學荼評價領導小組,也可賦予教學工作委員會等組織的職責。
31、堅持教學工作評價經常化與制度化。要把教學工作評價的目標與內容作為日常教學建設與管理的主要內容,實現教學工作評價與日常教學管理相結合,不搞形式主義。
32、教學工作評價要和學校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相結合。通過評價調動教師和干部的積極性,增強廣大師生員工的凝聚力。
33、重視教學住處的采集、統計和管理。教學住處主要內容包括:新生入學基本情況、學生學習和考試情況、畢業生質量調查等,主要教學信息應定期采集,并進行統計分析;要發揮教學信息管理系統和學生教學信息員在教學工作評價中的作用。
五、教學基本建設管理
34、教學基本建設包括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學風建設、教學隊伍建設、管理制度建設等。它們是保證教學質量的最重要的基礎性建設,應以學校發展目標和總體規劃為依據,統籌安排,精心組織,扎扎實實地支持下去。在每項基本建設中要不斷提出改革措施,創造穩定、良好的教學環境。
35、學科和專業建設。要科學規劃學校的學科和專業結構體系。要拓寬本科專業口徑、擴大專業基礎,主干學科或主要學科基礎相同的專業應盡可能合并,增強學生適應性。要穩定和提高基礎學科水平,形成基礎與應用學科的互補;重視發展應用學科和專業,培養復合型人才;更新傳統學科及專業,適度發展新興學科、交叉邊緣學科及專業;發揮本校優勢,辦出特色。要注意根據學科與社會發展,適時進行專業設置、專業方向、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調整。
專業設置要依據國家教委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上報審批。
36、課程建設。課程建設要進行理論研究,明確總體目標、任務、指導思想和原則;要制訂建設規劃,進行有計劃、有目標、分階段、分層次的系統建設;要以建設優秀課程為中心,深化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的改革;要重視毓課程建設,改革專業的課程結構體系。要把重點課程建設和優秀課程評選作為一項整體工作,堅持評建結合,以建為主。
37、教材建設。要制訂切實可行的教材建設規劃,加強文字教材、實物教材和視聽教材建設的規劃工作。采用推薦教材或自編教材及其它輔助教材、教學參考書時,要注重質量。要鼓勵選用國家優秀教材,并結合教學內容改革與課程建設,依據教學大綱抓好講義或自編教材。要做好教材質量評估和優秀教材評獎,不斷提高教材質量。做好教材的預訂、發行管理工作,要制訂預訂工作原則和規范要求,開拓教材發行渠道,改革供應辦法,方便學生、教師購書,防止教材的積壓、浪費。
38、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要支持校內外結合,做好全面規劃。實驗室建設一定要與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相匹配,防止分散配置、分散管理、局部使用、低水平重復的低效益建設方式,注意集中力量與條件建設好公共的基礎性實驗室;做好實驗室的計劃管理、技術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和經費管理,改進分配和設備投資辦法,提高投資效益,提高設備利用率;組織實驗室建設的檢查驗收。校內實習基地的建設,要突破僅限于感性認識、技能訓練的舊模式,使之成為可模擬工業、社會等環境,進行綜合教育訓練的課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同時要改善實習條件,健全實習管理規章制度。建設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努力氫實習與承擔實習單位的實際荼任務結合起來,做到互利互惠,以取得校外實習單位的支持。
39、學風建設。學風包括教師的治學作風和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紀律和環境建設,逐步形成好的傳統。要支持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環境建設,逐步形成好的傳統。要堅持重在教育,建管結合,以建為主的原則,堅持"校、系(院)共同抓,教師人人管"的作法,把學風建設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
要通過教學改革,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充分利用選修課、第二課堂等形式擴展學生學習的領域。要特別重視考風建設,通過嚴肅的教育和嚴格的管理,堅決罅作弊等錯誤行為,糾正不良風氣。
40、教學隊伍建設。通過體制改革,建立一支人員精干、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教學科研相結合的相對穩定的教學梯隊,校、系、教研室均要制訂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層層負責,抓好落實。要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在職與脫胎換骨產培訓結合,以在職為主;重點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提高;注意選拔培養學術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發揮學術造詣深、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培養優秀青年教師充實教學第一線。
41、教學管理制度建設。要制訂并完備教學基本文件,包括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學期進程計劃、教學日歷、課程表、學期教學總結等。要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包括學籍管理、成績考核管理、實驗室管理、排課與調課、教學檔案保管等制度以及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崗們責任制及獎懲制度;學生守則、課堂守則、課外活動規則等學生管理制度。
六、教學管理組織系統
42、健全教學荼的校級領導體制。學校教學工作,要由校長全面負責,分管教學的校長主持經常工作,并通過職能部門的作用,統一調動學校各種資源為教學服務,統一管理教學工作進程及信息反饋,實現各項教學管理目標。要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由校務會議討論決定,有關教學及管理的指導思想、政策、規劃、重大改革舉措等。要建立教學工作會議和各級領導定期聽課、學習、調研的制度,提高決策和管理水平。
學校教學工作要形成整體一致的目標系統,遵循學校建設總體目標,編制教學改革和發展的規劃,確定學校各級教學管理目標。
43、建立校、系(院)教學工作委員會。教學工作委員會由直接從事教學荼、有豐富教學工作經驗的教師和懂得教學荼、有管理專長的管理人員組成,研究和決定教學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問題。
44、健全校、系(院)教學管理機構。高等學校和教學管理機構一般包括校、系(院)兩級:
(一)校級教學管理職能機構要充分發揮教務處、學生工期作處等部門在教學管理系統中的職能作用,明確各職能處及各類人員的崗們職責,協調好各種工作關系。建立必要的業務指導機構,如教材建設、外語教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等委員會,加強單項教學工作的咨詢和指導。
教務處是學校管理教學工作的主要職能部門,教務處的工作狀態反映一個學校整體教學工作的狀態。學校應健全教務處的科室結構,配備較強的管理干部隊伍,明確組織教學改革和建設的責任,保證教學工作穩定運行,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質量。
(二)在系(院)級教學管理機構中,由系主任(院長)全面負責系教學管理和教學研究等工作,分管教學的系副主任(副院長)主持日常工作。系(院)教學工作委員會是系(院)教學管理工作的研究、咨詢機構,要定期研究并向系(院)務會議提出有關建議。系(院)務會議討論決定本系教學及管理工作的有關問題。
系(院)可設教學秘書和教務員,在教學系主任(院長)領導下,處理日常教學行政工作并從事教學狀態、質量信息的經常性調查了解工作。
45、重視教學基層組織建設。教研室(學科組)是按學科、專業或課程設置的教學研究組織。作為教學基層組織,其主要職能是完成教學計劃所規定的課程及其它環節的教學任務;開展教學研究、科學研究和組織學術活動;組織師資的培養提高及提出補充、調整的建議,分配教師的工作任務;加強相關實驗室、資料室的基本建設等。教研室(學科組)要重視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
46、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要根據不同崗位的需要,建立一支專兼職結合、素質較高、相對穩定的教學管理干部隊伍。要有計劃地安排教學管理干部的崗位和在職學習,掌握教學管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專門知識,提高管理素質和水平。要結合工作實際,有組織地開展教育科學研究與實驗。要創造條件,開展國內外高等學校教學管理人員的相互考察、交流和研修,以便適應管理科學化、現代化的要求。
七、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47、搞好教學管理,必須以教學管理研究和教育研究為基礎。開展教學管理及教育研究,是所有教學管理人員、教育研究人員及教師的共同任務。在學習與研究過程中,要從中國國情、從教育科學的規律與我出發,緊密結合教育及教學管理的實際,不斷改進研究方法。
48、教育教學管理是一門科學。開展教學管理及教育研究是一項綜合性、應用性強的工作,要進行科學的組織管理應做到:
(一) 堅持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
(二) 做好長遠的近期的規劃;
(三) 制訂階段實施計劃;
(四) 有計劃、有目的、有重點地組織立項研究;
(五) 組織校內外、國內外的廣泛交流,提高研究水平;
(六) 發動廣大教師和管理干部,結合本職工作進行教育研究,研究隊伍實行專職和兼職相結合。
49、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要緊密結合教學改革的實際。要隨著經濟建設及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重視研究教學工作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要注重素質教育、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人性的發展,實行因材施教。要面向21世紀,積極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要深入進行比較教育研究,努力開展各種教學實驗和教學改革試點工作。